其他
生态牧场书写“绿色答卷”
在锡林浩特市肉羊繁育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标准化畜圈,了解基地开展肉羊选育、繁殖、科学饲养和带动牧民增收致富的情况。他强调,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个“香饽饽”,就是采用当地优质牧草制成的,毛登牧场这些年在保护草场上下了“大功夫”。
2021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全国精选出的18个典型案例中,“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是唯一入选的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毛登牧场向世界推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样板。
毛登牧场的生态转型,得从2019年初说起。当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锡林浩特市确定为典型草原试点地区,启动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其中“退化打草场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就在毛登牧场。
毛登牧场党委书记杨海说:“2019年,我们牧场依托锡林浩特市退化草原人工草种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在原有围封的40余万亩草场内,又划出6.5万亩草场作为修复打草场,根据地块特征分三片区域,采取围栏封育、补播、施肥、切根、轮刈等措施对修复范围进行治理和保护。”
“从2019年开始这里就不再打草了,经过不断保护和施肥,植被盖度、高度、品种多样性都比旁边草场要好。我们定期在这6.5万亩草场上抛撒有机固态肥料,帮助牧草恢复生长。”毛登生态园区主任陈亮告诉记者。
毛登牧场的生态保护范例,只是全盟草原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锡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建设,锡盟2021年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稿,64.18%的盟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扎实推进“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分区管控工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修复退化草原80万亩,治理沙地重度危害区36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0.7%,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巩固。
锡林浩特市肉羊繁育基地——总书记2014年考察过的地方。2019年,肉羊繁育基地更名为种畜繁育中心,从“肉羊”到“种畜”,改头换面必有深意。
锡林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朝鲁蒙告诉记者:“中心目前主要繁育本地优良品种乌珠穆沁羊,这种羊体格大、生长快、肉质鲜美,抓膘、抗灾、抗病能力也强,深受市场和养殖户青睐。”
朝鲁蒙还向记者介绍起了中心的变化:“羊群已全部采用人工授精、同期发情,根据检测数据每只活体羊较以往同期增加了4至5斤,群体基因趋于稳定,肉羊品种特征明显。”
近年来,锡盟围绕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速推行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察哈尔羊均列入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畜种改良环节的关键,种公羊的培育尤为重要。
目前,该中心正在与内蒙古大学进行高繁(多胎)乌珠穆沁羊选育、扩繁及示范推广项目合作,力争把本土乌珠穆沁羊改良得更好。
在带动周边养殖户改良畜种方面,该中心已有种公羊、母羊1200只,牧民购买经过备案的种公羊可享受每只1300元的补贴,自己只掏一半的钱就能购买一只优良乌珠穆沁种公羊。
由“多”到“精”,由“肉”到“种”,种畜繁育中心的经营变化也折射出全盟畜牧业养殖方向的变革。近几年,锡盟精耕细作优势特色产业,肉羊良改比重达到了98%左右,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养殖基地作用的不断发挥和区域品牌建设的不断完善,肉羊行业监管得到加强,保障了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注:原文内容有删减,点击上方图片可查看完整版文字。
往期回顾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锡林郭勒日报》官方微信
主办:锡林郭勒日报社监审:贺玉萍
责编:王大为
记者:刘阿芳 郭燕 塔拉
编辑:魏子威
校检:孟丽鹏
投稿邮箱:xlglrbw@163.com